<
    难道是李元吉派人送来的鹦鹉?】

    等着看热闹的李元吉猛地瞪大眼睛:不是我!

    太子和秦王相争,关他这个齐王什么事!

    在上一期看天幕知道未来的皇帝是千古一帝李世民后,李元吉已经在渐渐地疏远太子,想着借同胞兄弟之情去亲近现在的秦王、未来的唐太宗。

    但是李世民不吃这套,李元吉因此没少在父亲面前诋毁李世民不讲兄弟之情,这一次特意来陪着李渊一起看天幕,看到这里再次说道:“父皇您看,二哥就是这么多疑怀疑我,儿臣明明什么都没做。”

    李渊打着哈哈把这话绕了过去。

    他眯着眼睛,盯着“杨文干谋反”几个字,眼神阴沉。

    【武璎为了压实自己的预言家身份,说得更详细了点:“今年夏天,你父亲要带你和你弟弟李元吉一起去仁智宫避暑。”

    李世民冷静道:“这件事已经正在筹备中,知道的人不少。”

    “那你不知道太子李建成要趁着留守长安做一件大事吧。”

    武璎开始详细讲解事情的前因后果。

    武德六年,也就是公元623年,正好是历史上的杨文干事件爆发。】

    武德六年!

    李渊拍案而起,正是今年!

    那杨文干好大的胆子!

    还好,他们虽然准备去避暑但是还没出发!

    “派人迅速拿下杨文干!”李渊毫不犹豫下令,哪怕杨文干还没谋反,也丝毫不手软!

    【这个时期的起因是这样的。

    杨文干是庆州都督,也是李建成的心腹。

    李建成为了防备战功赫赫的李世民,暗中招募来自长安和各地的骁勇两千多人,来守卫东宫左右的长林门,这支特殊的骁勇被称为“长林兵”。

    此事就是李建成趁李渊和李世民都不在京城,带着李元吉一起前往仁智宫避暑时,偷偷令杨文干选送的。

    但是二人没想到的是,事情被人揭发了,杨文干担忧之下,直接在庆阳举兵反叛!

    庆阳距离长安太近,李渊当时就慌了神。

    也或许,李渊不是没怀疑过李建成是否是想举兵逼宫。

    总之这件事爆发后,李渊首先就命令李世民去平叛,并且对李世民承诺:若此事真是李建成所为,还是你去最好,你回来后,朕就改立你为太子,将李建成改封到蜀地。

    但是,等李世民真的战胜而归,也找到了证据,李渊又反悔了。

    ——是的,他又又又反悔了。

    李渊给李世民画大饼不止一次,在李世民打下大唐半壁江山时也承诺过,说大唐未来的太子定然是你,结果最后李世民却成了秦王。

    到这一次平叛之后,李渊重新上演旧的戏码。

    他不但不提之前封太子的事情,还提出要把李世民封在富庶的陪都洛阳,希望通过在洛阳建府的优待来平息兄弟纷争。】

    朱元璋哼哼几声,带着些许自傲:“朕对自己的标儿就不会如此,说了要封他做太子,他就一定是太子!”

    他甚至把自己的所有文臣武将都留给标儿用,父子俩完全可以共用一套班底,根本不忌讳什么父衰子壮。

    儿孙们在一旁,既羡慕,又有些惋惜。

    朱标不仅是个合格的好太子,也是合格的好兄长。

    唯一的缺点,就是太短命。

    朱元璋显然也想到了这里,悲伤再次浮上心头,看向还没撤去的灵堂方向,重重一声哀叹。

    【李世民听到这话半信半疑,同时还非常有危机感。

    因为他虽然也通过秦王府招募人才,实际上留守长安留在秦王府的不过才八百护卫。

    但是如果真由李渊下命令了,自己即使是儿子,能不从吗?】

    “八百对两千,也不是不能打。”多次以少胜多的刘秀表示,还是有翻盘的机会的。

    只是重点不是八百护卫和两千长林卫谁更能打,而是上面还有二人共同的父亲李渊。

    想到这里,刘秀忍不住想到自己当初起兵的情形,大逆不道地想着:

    还好他爹走得早!他父亲刘钦在他九岁时就去世了。可不是每个老父亲都如刘太公那样知情识趣。不然若是他跟李世民一样打天下,老父亲要居高位,以大汉以孝治国的理念,没准还真得禅让……

    【事实证明,不能。

    尽管李世民提前知道了事情会爆发,各种派人提防,甚至提前提醒要出宫避暑的李渊,表示太子在招募兵勇。但是李渊不相信!

    李建成向来监国善文,善舞会招募兵勇的不是秦王你才会做得事吗?

    李世民无奈。

    再加上李元吉的诋毁,为了不引起李渊的猜忌,只能陪同父亲和弟弟一起走上老路避暑。

    尽管李世民特意留人在长安盯着,但是杨文干的叛乱还是一如历史爆发了,而且李渊还是如同武璎预言的那样,给李世民画大饼让他去平叛。

    李世民知道这个大饼终究是个骗局,平叛都是兴致缺缺。

    但毕竟是自己生父,李世民又带着些许期待,于是比历史上更快的速度平叛后,回长安等待李渊的回复。

    结果,还是那个结果。

    哪怕平叛速度更快,证据更全,身为皇帝,就是有反悔的资本。

    李渊说不认就不认!

    李世民要是再说,就说他不顾手足亲情故意打压太子!